搜索更多机构调研纪要、电话会纪要
请访问电脑端
来源:网络(真伪自辨)全文共计字
专家背景介绍:农产品专家,某头部期货公司农产品条线负责人。
研究领域从谷物畜禽出发逐步覆盖农产品板块,熟悉农产品板块产业链以及品种价格形成机制,善于从基本面的角度来发现市场投资机会,成功服务过多家大型上市公司、产业机构、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等,在《中国证券报》、《期货日报》等行业权威媒体发表数篇文章。
曾领导团队完成过多项国内外企业的市场研究、战略咨询项目等。
以下为会议纪要内容:各位投资者大家晚上好。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近期饲料,养殖市场的市场分析以及后期的展望。
近期整个市场来讲的话,我们看饲料方面,豆粕和玉米相对来讲在节后表现相对比较强势,而生猪现货表现极其低迷,属于崩塌式下跌,但是股票市场其实表现的相对是如火如荼,上涨幅度已经连续三天大涨,不出意外明天可能还会去继续上涨。
其实大家交易的预期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我今天主要是给大家分析一下从产业角度去看一下各个品种以及后期的一个走势,尤其是对行业的影响。
从整个饲料产业链去看的话,横向来讲的话基本是左边。
从这个生产饲料,像原料,我玉米和豆粕或者大豆之间的传导,中间也可以受到这个气候灾害等这些影响,以及种植面积的影响。
包括近期豆粕,它的大幅上涨更多的就是来自于气候,或者说是个天气。
对于南美豆粕产量的下修驱动美洲豆粕价格的上涨,进而传导到国内豆粕的上涨。
而玉米来讲更多是产需不足的格局。
那么他俩都是做饲料的原料,往后传导是我们说的养殖市场,包括生猪,肉禽,以及水产等等。
而生猪方面的话,更多的是他的一个周期性特征,而肉禽作为一个替代,或者他有自身的一个逻辑,供需关系。
再者水产品。
这是一个横向的一个角度去看,然后从纵向的一个角度去看的话,其实整个饲料养殖产业链,玉米和大豆两个是整个饲料端原料,那么玉米它作为整个饲料中的能量提供者,包括其他谷物,比如说小麦,大麦,高粱,水稻等等。
而蛋白端的话更多就是豆粕,那么它的上游就是大豆,包括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那么玉米和大豆他俩之间又相互替代或挤压,这个更多的是种植面积,因为它们是一个同一纬度的一个作物,那么种玉米可能就要减少种大豆,种大豆可能就要减少种玉米,这也是一个角度。
大豆的下游又分为豆粕和豆油。
豆粕属于是饲料市场,豆油属于是油脂油料市场。
我们决定把大豆更多的压榨成豆粕还是豆油时取决于它的压榨利润,豆油的一个交易逻辑从替代角度去看,又受棕油、菜油等其他价格的影响,那么玉米和豆粕共同往下走,基本就是一侧是饲料,另一侧是深加工,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产业链。
那我们今天主要从几个核心的逻辑去看一下豆粕市场,谷物市场以及生猪市场,因为时间原因,我就说一下核心的逻辑。
先说一下豆粕市场,豆粕市场在节后首日出现了涨停,涨停后连续三日持续上涨。
他的背后逻辑首先是假期五大机构集体下调巴西产量,驱动美豆价格上行,节后首日内盘豆粕出现涨停,这个他的一个涨停的逻辑。
那么机构为什么要下调巴西的产量呢,其核心逻辑还是巴西降雨的持续减少,干旱扰动了它的单产。
恰逢昨天晚上整个二月的USDA报告也出来了,它也强化了前期机构下调了产量,包括阿根廷产量下调了,从下调到,巴西的话,从1.39亿下降到1.34亿。
那么对应的期末库存也在下降。
整个调整过后的平衡表看的话,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出现下降,它的库销比继续下降,那整个二月的USDA月报调整后带动全球大豆供需继续是趋紧的。
趋紧之后的逻辑就是我们讲这个美豆的一个持续上行。
从过往每个月度的调整来看,从年5月以来,整个市场交易其实是趋近于把美豆的全球平衡表往上修的,这个主要得益于南美面积的扩种,南美面积的增加。
它这个整个库销比是一个持续上升的一个状态,但是进入十月南美的种植期之后,今年受拉尼娜影响,整个南美的天气是持续扰动全球大豆市场。
随着天气持续干旱,单产受到一定的扰动,它的库销比持续向下,驱动美豆持续上涨。
但是从现在来讲,我们讲从全球的历史库销比来看的话,目前基本上还是处于一个相对舒适水平,相对略显偏紧这样一个状态。
前面讲的是过去推动美豆持续上涨的逻辑,那么后面其实还有一定的扰动。
大家现在看不见转势的一个核心逻辑在于,第一,目前的阿根廷大豆还是处于生长关键期。
从目前的一个天气数据来讲,阿根廷全域的降水还是偏干旱的,包括过去,包括未来的15天,还是偏干旱的,那么阿根廷虽然二月份的usda数据下修,从下修到了,后面可能随着干旱,因为他现在还在关键期,后面可能还有下修的空间。
这个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从巴西的一个产量来看的话,它的干旱主要来自于两个州。
而从阿根廷来讲,他是一个全域的干旱,从这两个角度看,目前市场还在认为,阿根廷的产量可能受天气扰动,可能还有下修的驱动和可能,所以说目前看平衡表还有进一步加剧的预期。
这是从外围看,而国内的重点其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