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集大椒盐美味香愁绿杨夜话

白癜风那里治的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李明富刘晶晶在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老街东面入口处,搭了两间仿古建筑的平房,看上去不起眼,然而,每天清晨,这间小屋仿佛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无数的食客。大家排队等候,为的是品尝那椭圆形的大烧饼。烧饼是陈集的传统小吃,以发酵面团揉入油酥擀制成饼,粘上芝麻,放入炭炉烤制而成。或许是陈集的擦酥大烧饼拌入了椒盐,大家都管它叫“大椒盐”。面粉的清香,菜油的醇香,芝麻的鲜香,椒盐的咸香,也是阳光的味道,手艺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所有的味道,在时光中发酵,与怀旧、传承、坚守等情感和信念糅合在一起,酝酿了陈集大椒盐这种标志性的美食。陈集擦酥大烧饼表层是粘满芝麻的薄薄面壳,焦黄油亮;内层是紧密相叠的重重擦酥,层次分明;底层是贴壁烤熟的硬硬面皮,又干又脆。一口咬下去,焦脆、酥软、醇厚,还有一定的嚼劲,风味独特。做擦酥大烧饼是一桩脏苦累的差事,有烫肥、扳碱、盘面等近十道工序。头一天晚上就要和面,天未破晓就要起来扳碱,天色熹微之时,炉火已红,准备工作全部就绪,静候客人前来享用。据说,陈集擦酥大烧饼的出彩之处是里面的擦酥。将油和面按照一定比例掺和起来,再放入少量的椒盐即可做成油酥。一面一油,一阴一阳,烧饼里藏着无尽的乾坤。做饼过程中,面皮折擀次数越多,烧饼内的层数就越多,越绵酥可口。擦酥大烧饼外焦里酥,铜黄的皮肤,层叠的酥芯,一如黄脸的农民,纯朴硬朗,古往今来,慰藉了多少挑剔的胃口。一些饭店也常将擦酥大烧饼作为一道特色点心,切块端上餐桌。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咬一口烧饼,喝一口素汤,说是胜过珍馐佳肴。实在的乡民们却认为,品着地产名茶绿杨春,撕吃着擦酥大烧饼,慢慢享受,才能咀嚼出人间烟火的风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涵养一方美食。做美食,讲究用料,也讲究气场的统一,优质的面粉、菜油和芝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是地道的陈集风味。面粉作为烧饼的母体,来自小麦,而小麦是丘陵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秋季播撒下去,安享天地恩泽,在岁月深处慢慢颗粒饱满,历经三季,修成正果。小麦碾压成面粉,只有白净细腻的“头箩面”“二箩面”才能走进烧饼店。聪慧的陈集人将男人豪放刚强的力量,揉进筋度恰好的面粉,让烧饼多了一份劲道。用来拌面做擦酥的菜籽油,也是陈集响当当的特产。油菜与小麦差不多同时成熟,仿佛生来就是结伴而行的。圆润饱满的油菜籽,经过物理压榨,化作浓香黏稠的菜籽油。在食用油品种多样的今天,当地人依然对菜籽油情有独钟。粘在面饼上的芝麻,也是选用上等的蜕皮白芝麻。未进炉时,仿佛蚕纸上布下了千百粒白胖的蛾籽,出炉后,已是焦黄一片,不用尝便知必是松脆可口的。烧饼出炉,趁热刷油,增色提味,仿佛画龙点睛的妙笔,而材料必是精制的小磨麻油。丘陵山区的人憨厚实诚,做起饼来实惠又大气。擦酥大烧饼仿佛一只厚实的大草鞋底,因而特别“抗饿”,通常早晨吃上一块,中午不吃饭,也不会觉得饿。或许这就是旧时陈集人的智慧,他们一心扑在黄土地上,只争朝夕地耕耘。一些在外的游子回乡探亲,临走时总不忘带上几块擦酥大烧饼,让亲朋好友共同分享美味。特别是清明节前后,许多人返乡祭祖,都要到集镇上订做一些擦酥大烧饼带回家。这份舌尖上的美食,成了烙在心灵深处的家乡情怀。都说胃知乡愁,有时候,难以释怀的乡愁其实也是美味之“香”愁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zhouzhiliao.com/afhpz/46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