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一腔热血洒基层毕节市七星

 

我叫王作楼,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留在家乡“深造”,年进入白沙河村“两委”工作,目前是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白沙河村合作社的负责人。

动员群众参与产业发展

年,我到村工作的第二天,就动员群众解决饮水问题,带着群众维修巩固饮水,经过2天的维修饮水畅通。其次熟悉村情民意,通过不断走访、了解等改变和处理一些群众关心的琐事,干群关系不断拉近。   为了真正做到扶贫出成效,拓宽产业渠道,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我积极东奔西走,在今年3月份,我组织合作社成员,流转土地种植青菜、辣椒和花椒等产业,解决20于人在家务工。   同时成立了一支生产技术服务队,帮助群众指导生产技术,4月,我开始充分调研且经过集体研判的基础上,白沙河村景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迎来了“第二春”:农资超市在田坎乡白沙河村盛大开业。解决了田坎乡农民过去购买农资要到河对面的四川,路程远、价格贵的问题。     根据白沙河村独特气候,如何发展持续性产业成为的一大难题,通过不断总结和分析,我们确定在7个村民组发展种植油菜。可种出来的油菜如何销售成了大问题。最后我们决定拓宽产业链成立榨油加工厂,加工成品油,由合作社销售。

和群众一起在田间劳动

目前我们全村种植油菜于亩,榨油机声音响起,农户经常就说:“菜油香味飘进我家来了,我也要种油菜了”,我相信加工厂移到群众身边,他们对发展积极性不断改变,离我们富裕也越来越近。     在白沙村,其实柑橘才是最重要的产业,年以来我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规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带领群众共赴小康的宏伟蓝图。

指导群众种植

通过组织、动员村“两委”人员,以白沙河村村社民一体合作社为依托,以“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利用地理优势,着力打造白沙河村柑橘产业,以柑橘为杠杆,撬起了白沙河村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年,我带领合作社工作人员共销售柑橘12万余斤。     今年白沙河村支部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表彰,一路走来,我的感触良多,我明白了一点,只有真心诚意帮助群众,才能收获群众的善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夏民

编辑韦依

编审杨仪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zhouzhiliao.com/afhzz/3234.html

冀ICP备2022008276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