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炕馍
炕炕馍是汉阴县传统小吃之一。圆形似满月,叫作圆炕炕,碗口大小,边厚中薄;长形似神牌,叫做长炕炕。馍上面粘满芝麻,饼上每隔指许,剁有似断非断的刀印。 批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原料及做法:
炕炕馍做起来并不复杂。主要原料选用汉阴本地特产的面粉、菜油、芝麻。
面粉用老面发酵,充分揉搓;
油酥面用菜油、猪油、碱、五香料等与面粉和就;
芝麻和石臼、簸箕去皮去杂糠。
制作时切面于案板上,捋成小坨,用木制擀面杖擀成中间薄、四周稍厚的圆形或方形饼坨,涂水沾芝麻后,放入上下两面炭火的铁鏊中烘烤,翻动一两次,至饼面发黄,芝麻起脆香即成。
特色:
炕炕馍以其香酥的特色而誉满陕南,是汉阴已有几百年历史的特色小吃,属于芝麻饼中的稀有珍品。它选料讲究,工序复杂,十分讲究色、香、味,在饼类中独具特色。
1、色泽亮黄,薄、香、脆、酥,其中,炕炕馍制油酥有讲究,只能菜籽油,否则不能久存,并易生异味。
2、便于久贮,易于携带,不干不硬,老少皆宜。
小编提示:抹豆腐乳吃尤香……
轶闻故事:
民间传说,明成化年间关中三原县迁汉阴西坛的温氏,善作面食。有一年要送子赴京赶考,为备干粮发面烙馍,不小心,将合面案上的菜油碗弄翻,油浸入了面团中,她索性把油浸的面团合在一起发面。 发现炕好的饼,竟与烙饼、烧饼口感不同,香酥诱人。温子金榜题名,荣归故里后,便命名此饼为炕炕馍。
据考证,汉阴炕炕馍其起源于宋朝。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出行往返需数月,一般食品很难保存,炕炕馍起初为了出门远行或行军打仗带干粮的需要。
时光流转,今日炕炕馍已成为陕南地区特色美味中的珍品,汉阴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推广产品。
汉阴豆腐干
原料及做法:
1、将黄豆洗净、浸泡磨成浆,滤渣上锅煮好后,用卤水点浆、上包;
2、让豆腐脑均匀的摊在包布上,铺在格板上,加压成型;
3、然后把晾凉的豆干置于盐水缸内浸泡半天捞出;
4、放入苜蓿、八角、丁香、三奈、肉桂、陈皮、生姜、小茴香、花椒、红糖、精盐,熬制卤水,再将制成的卤水烧沸加入豆干,煮30分钟左右,取出晾干即成。
特色:色泽黄亮,质地透明,香味浓厚,耐嚼,回昧悠长。可作小吃,也可配菜。不过有几个要点:
①制五香小豆腐干,应取无污染的天然山溪水或泉水。
②制作豆腐时,勿揭豆腐皮。
③卤料中忌放大油大肉,否则存放时间不长。
④在卤料中加减不同材料,可制成麻辣型或偏甜型的各种风味五香小豆腐干。
⑤忌用急火烘烧而使其起泡、干硬或焦糊。
轶闻故事:相传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5万人至汉阴,征不来稻米,倒征集到了不少豆腐干。正当李部不知怎么办时,一位心灵手巧的农妇想起春节卤肉时顺便卤了豆腐干的事,便帮他们制作豆腐干作为干粮。这种豆腐干的吃法很快传下来。清代大量湖广等地南方移民来汉阴,市场随之繁荣,酒肆、茶馆增多。汉阴农民将自制豆腐干,到市场出售或供应给酒肆、茶馆,受到普遍欢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